新闻中心
News
夫妻关系长久之道:告别控制欲,维系感情亲疏有度
海明威曾经说过:
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可以自全;
每个人都像一小块土壤,连接在一起才构成了整片土地。”
在生活中,我们存在于各种关系中,相互建立、成长和维持。
大多数良好的关系都需要精心管理,及时互相支持和滋养,而不需要过多的干涉或要求。
爱情来得容易,维持却很难。
如果你想长久,你就必须告别控制欲、牺牲感和猜疑。
这样,我们才能和睦相处,在亲密与距离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。
01
告别恋爱关系中的控制
《世界很喧闹,做你自己》这本书里提到了一对夫妻的经历:
十几年前,一位妻子带着丈夫去看心理医生,因为丈夫总是拒绝配合她教育孩子。
经过私人谈话后,心理医生告诉她:
“我跟你们两个见面之后,发现你老公没什么问题,都是你的错。”
很多年以后,妻子和丈夫谈起这件事时问道:
“当时心理医生告诉你什么了?”
老公笑着回答:
“他对我说的话和他对你说的话是一样的。”
在生活中,我们大多数人很自然地认为自己是对的,问题出在对方。
头脑中总是有一套关于伴侣应该是什么样的假设,并将“我认为”和“我感觉”的想法强加给对方。
然后,你自信地要求对方改变,但却忽略他们的处境和想法。
心理咨询师陈海先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:
当我们要求别人改变时,我们到底在要求什么?
他分析道:有时候,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对方的行为,还有对方的思想、状态,甚至是对方本身。
这样会进一步挤压感情的空间,导致夫妻感情纠葛。
久而久之,这种要求与服从就会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。
于是,原本融洽的关系逐渐变得疲惫、无趣,整个家庭失去了活力。
与其这样,不如尝试调整自己,适当“妥协”。
不要担心必须按照谁的标准生活,而是能够相互理解,通过讨论解决分歧,通过让步解决冲突。
伯特·海灵格说:
“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:家里没有控制欲强的人。”
生活中,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,如果事事都想触动对方,严格把控互动的细节,就会把关系推向危险的境地。
因为,不留缝隙的感情,很容易失去弹性而崩塌、断裂。
记住,如果你想要一段长久的关系,你需要给予对方适当的空间。
不要干涉太多,也不要控制太多。守住界限,知道何时停止。
02
摆脱亲子关系中的牺牲感
前段时间,李雪琴在节目《野话》中谈及原生家庭话题时说道:
“目前中国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中牺牲意识特别强。
最基本的包括,我给你这根肋骨,我会吮吸那根肋骨;
鱼身上最好的部分给你,我要吃带刺最多的鱼尾。
可是,这条鱼明明很大,为什么一定要挑坏的部分,还要反复强调自己的“贡献”呢?”
也正因为如此,李雪琴长大后,与母亲达成了共识:
我们都需要过好自己的生活,而不要为了让别人的生活更好而牺牲自己的生活。
我同意你的看法。
当你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,你会发现身边很多父母都喜欢营造这种“牺牲”的氛围。
有一次,我在楼下的咖啡厅遇见了朋友小慧。
因为养育孩子的问题,她深感身为母亲的“牺牲”难以承受。
原来,小慧妈妈每天早上5点起床,提前2个小时准备好早餐,但其实早半个小时就够了;
老人经常提到“孤独”,总说“我丢下老姐姐们帮你们照顾孩子,我和老伴又分开了”,“我付出了心血和金钱,才让这个家过得好”。 ..
每次一有分歧,小慧就会自责:
妈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,如果我还不满足,那就太不成熟了。
时间久了,小慧的情绪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。
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:
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,为他牺牲一切,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。
让他承受这一切是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。”
很多时候,孩子都会感恩父母的帮助和付出。
但当这种“无私”变成牺牲的时候,就变得太沉重了。
反而成为一种束缚和压力,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、疏远。
因为它已经转化成另一种“期望”,希望接受者能够看到自己所付出的,并且得到反馈和回报。
看到一句话:
“成熟的爱情的标志是懂得与人保持必要的距离。”
请记住,如果你想维持长久的关系,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贡献。
唯有润物细无声,才能实现平等、自由、相互尊重。
03
和朋友相处时,要消除猜疑
我父亲曾经给我讲过他们童年的一个故事:
几年前,郑大爷买了新房,准备装修一下,就向在建材市场开瓷砖店的李大爷求助。
李叔叔说你可以选任何一个,只要告诉他,他就直接送货上门。
后来因为安装橱柜缺少配件,郑大爷就去市场买。
偶然在另一家瓷砖店看到了我选择的款式。
问了一下价格,原来每件都比郑大叔家便宜30元,总共差了近5000元。
郑大叔愤怒地向老婆抱怨:
“你说这个李先生也太没礼貌了吧,咱们几十年的朋友,他有必要为了赚我几千块钱吗?
这个人没法对付!”
后来郑大爷搬家了,李大爷拿来好酒来庆贺,却被郑大爷推了出去:
“我跟你没法做朋友,你拿你的酒去跟谁喝吧!”
李叔不明白为什么,但是郑叔的态度让他极度不舒服。
就这样,几十年的友谊因为一块瓷砖而破裂了。
可现实是,李大爷真的一分钱也没赚到。
郑大爷看到的瓷砖和他选的瓷砖,款式完全一样,但是产地和材质却完全不同。
他对李叔的误解,仅仅只是出于自己的怀疑,毫无根据。
现实中,这种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别人行为的现象,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“投射效应”。
一旦陷入这样的陷阱,就会形成惰性,越来越难以信任别人。
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:
“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,信任都会让关系更加紧密。
如果没有信任,无论关系有多好、多亲密,都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,而不是一生。”
人与人之间的感情,经不起猜测和猜疑。
就如同钉子打入木板一样,即使拔出,洞依然存在。
这些伤害也许可以随着时间而痊愈,但却再也无法回到以前的样子。
余秋雨曾说过:
“长期的朋友不是暂时的玩伴或联络人。他们不是为了任何功利目的而存在的。”
记住,如果你想维持一段长期的关系,你必须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。
不怀疑,不猜疑,经营好,珍惜好。
作家苏岑说道:
“到了这个年纪,我不想再取悦任何人了。
只要和你觉得舒服的人在一起就行。”
人到中年,幸福越来越难找,找到一个可以舒服地相处而不会感到厌倦的人更是难上加难。
无论你与父母、爱人、孩子或朋友相处,都应该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。
不要试图控制,也不要刻意“牺牲”,相互独立,相互信任。